初二物理教案(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)

  • 2025-11-05 04:00:17
  • 3

本文目录一览:

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》教案

1、气体和液体统称流体,在流体中,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流体压强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; 了解飞机升 力产生的原因; 会解释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一些现象.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。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。

2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、教学步骤、板书设计、教学反思等方面入手。教学目标:理解流体的压力、压强和速度的概念,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、探究不同流速对流体压力和压强的影响、强化实验操作能力,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。

3、主要由“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”以及由此衍生出的“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”两大知识点组成。 教材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特点,利用实验探究、模型展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,探究物理规律,从而让学生能进一步从生活走向物理,从物理回归生活。

4、在流量相等的情况下,由流速与截面积的关系可知:vbvcva。综合此时三管中压强的关系得出结论:流速较大的位置,压强较小。(2)分析解释两个引入实验 应用 (1)机翼的升力 ① 学生实验:用手将薄纸条的一端靠在嘴唇下,让另一端自然下垂,沿纸条上方轻轻吹气,观察纸条的运动,并解释实验现象。

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

1、#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1#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,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,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,对必修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。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,学习效果不明显。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,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。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。以会考要求为准。

2、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,也提到了滚动摩擦,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,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.分类:摩擦分为滑动摩擦、滚动摩擦和静摩擦。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,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。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。

3、八年级物理摩擦力算法如下:(1)初二物理的滑动摩擦力公式如下:f=uFN(公式中,f为滑动摩擦力,FN为正压力,u为滑动摩擦系数)(2)若为静摩擦力,则根据受力分析而决度定如何计算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,由于两物体在接触部分受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滚动的阻碍作用,叫做滚动摩擦力。

4、弹力: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,形变越大,弹力越大。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。摩擦力: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。接触面越粗糙,压力越大,摩擦力越大。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。

5、00N不多解释2力平衡(2)100N,100N因为当推力为100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,所以当物体以更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是不变的。物体在运动时它的摩擦力是不变的=最小动摩擦。

6、设计一个初二物理小实验 实验目的:本实验旨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不同因素的关系,包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。实验器材: 弹簧测力计 木块 光滑木板 粗糙木板 重物 实验步骤: 将木块放在光滑木板上,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,使其匀速直线运动。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。

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《机械能及其转化》教案

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。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。 (2)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、重力势能、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。 (3)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。 2 .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,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。 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 (1)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,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。

风车转速可能与“风车扇叶面积”有关。验证小玲的猜想:将风车放在电风扇前一定的距离,将电风扇开小风,数一分钟风车转过的圈数,如果觉得过快,可适当调整与风扇的距离;保持距离不变,将电风扇风速调大,同样数一分钟转过圈数。比较得出结论即可。

《机械能及其转化》教学反思:教学成功之处 贴近生活的引入方式: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粉笔头演示和学生亲身参与的自行车上、下坡体验引入新课,这种方法直观生动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导他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。